缺牙的朋友常常把种牙比作装修,预算永远不够,工期永远拖延,效果永远怕翻车。其实在上海仁济医院,种牙这事儿还真能被拆成一份看得懂的“装修清单”。今天这篇就带大家把清单翻个底朝天,看看一颗牙到底能从钱包里带走多少银子,又会给笑容带来多少底气。

  一、科室画像

  仁济医院口腔科在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院区都有门诊,日常坐诊的医护里八成以上经过种植学培训,算是一支把“种牙”当成家常便饭的队伍。门诊里最常见的是瑞士Straumann和德国BEGO两套系统,设备上配了数字化口扫、3D打印导板、口腔CT一条龙,检查当天就能把模拟效果图递到手里。简单说,这里把“拍片-设计-动手”压缩成一趟流程,省得大家东奔西跑。

  二、价格地图

  根据医院最新集采目录,单颗常规种植体的区间落在3500元到10000元之间。为了让数字更直观,把热门品牌拉成一张快闪表,瞄一眼就懂:

品牌起步价 (元/颗)
国产威望3,500
韩国奥齿泰4,500
德国 ICX7,800
瑞士 ITI9,800
瑞典 诺贝尔10,000

  友情提示 表里的数字只是“起步价”,如果牙槽骨需要额外植骨或上颌窦提升,费用会再上一个台阶,最终报价以面诊为准。

  三、疗程时间线 从第一针麻药到啃苹果要多久

  (1)术前排队期

  第一次到院做CT、抽血、口扫,检查报告当天能拿;若骨量不足,医生会建议先植骨,等待三个月让地基长牢。

  (2)手术安装期

  骨条件OK的人,当天就能植入种植体;整个操作大约30分钟,麻药过后基本不影响上班。

  (3)骨结合+戴牙期

  植入后需要两到三个月的“骨结合”静养,再来院取模、做牙冠,一周就能把新牙正式拧上去。总结一句:顺利的话,三个月左右重新拥有啃排骨的自由。

  四、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开销

  除了种植体和牙冠,钱包还得为以下项目留出预算

  数字化导板2000元左右,能让手术误差缩到毫米级骨粉或骨膜5000元起步,牙槽骨太薄的人几乎逃不掉

  术后每年一次的种植体检200元,相当于给新牙买份“年卡保险”

  五、医生与技术的底牌

  仁济口腔科虽然低调,却握着上海最早一批开展即刻种植的底牌。科里定期把病例送到瑞士ITI年会交流,翻译过来就是:新技术往往在仁济试水后才会在全市铺开。医生们普遍喜欢把方案讲成“装修图纸”,哪面墙要拆、哪根管要走线,先讲清再动手,怕疼星人可以安心躺平。

  六、真实案例速写

  一位92年的小姐姐因为门牙外伤缺失,选择了瑞士ITI+全瓷冠套餐,总花费9800元。从第一次面诊到戴上新牙历时75天,术后一年回访,牙槽骨高度依旧在线,笑起来连亲妈都分不清哪颗是“外来人口”。

  七、省钱锦囊

  1.   集采政策落地后,国产和韩系的性价比直线上升,预算紧张可先考虑这两档。

  2.   医院支持分期,最长可分12期,每月几百块就能把牙先“提货”。

  3.   四个院区价格统一,但交通成本不同,住浦东的跑东院,住闵行的去南院,地铁直达能省不少打车费。

  尾声

  写到这里,可以把结论压缩成一句话:在仁济医院种一颗牙,预算先准备3500到10000元的机动金,再留出两三个月的耐心,基本就能把笑容重新点亮。最终账单长什么样,还是得面诊之后才能真正揭晓。祝大家都能用最小的钱包伤口,换来最大的咀嚼幸福。

还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点击 【在线咨询】